4月28日零时起,长春全市逐步解除社会管控,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落实最新疫情防控措施要求,保障我公司监理的建筑工地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按照《吉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疫情防控期间开复工指导手册》中提出几点要求如下:
一、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建设单位牵头组建项目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组成,相关项目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协调、保障和对外联系等工作。指挥部设立疑似病例报告电话,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接项目所在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卫生健康、住建等部门和街道、社区及定点医院,按照项目所在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及时报送有关信息,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二、制定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项目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制定项目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施工单位制定并落实施工现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填写并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管控、物资储备和应急处置等作出安排,明确具体要求和措施,并要求项目全体人员认真落实。
三、人员管理符合要求
1、所有进场人员持吉祥码、行程码,并符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严格落实“落地即检”。对参建各方聘用的所有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建立“一人一档”制度,准确掌握人员健康和流动情况。
2、所有进场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真实采集和录入全部进场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工种、班组、籍贯、联系方式等实名信息。
3、所有进入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的人员必须佩戴N95口罩,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每天一次抗原检测,做到应检尽检。每天进行不少于两次(上工前、下工后或早晚)体温检测,凡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应禁止其进入,并及时报告和妥善处置。
4、加强与务工人员的沟通联系,严格执行项目所在地人员管控要求,不得在项目之间无组织调配使用劳务人员,原则上使用本地务工人员,不得使用入境人员及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
四、施工现场管理达到标准
1、施工现场采取封闭式管理。严格施工区、材料加工和存放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四区”分离,并设置隔离区和符合标准的一定数量隔离室。现场不具备条件的,应按照标准在异地设置。
2、根据工程规模和务工人员数量等因素,合理配备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医用N95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手套、消毒用酒精、消毒洗手液、智能体温检测设备等疫情防控物资。
3、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立电子体温监测点,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对进场人员及车辆驾驶员进行体温检测、登记,查验出入证、吉祥码、行程码,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进行消杀。
五、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满足条件
1、在卫生健康等部门指导下,对施工现场所有场所进行全面消杀。施工作业区、工地生活区和办公区内洗手设施能够正常使用,并应配备消毒洗手液。
2、每天对施工机械、起重机械驾驶室及操作室等密闭狭小空间及长期接触的部位进行消毒。
3、在公共区域设置标识醒目的废弃防疫物资专用回收箱(有盖垃圾桶),严禁乱倒垃圾,做好废弃防疫物资和垃圾分类,每天定时清运废弃防疫物资和生活垃圾,每6小时对废弃防疫物资专用回收箱(有盖垃圾桶)进行消毒。每天按疫情防控规定,对人、物、机械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杀。
六、质量安全消防检查符合要求
1、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应当到岗履职。
2、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完善项目质量保障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度,严把“到岗履职关、材料检测关、过程控制关、质量验收关”,不得因疫情原因放松质量要求、降低质量标准。
3、工程复工前应当全面开展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消防隐患排查,质量安全消防隐患未消除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开复工。
七、施工组织科学合理
1、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时优化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采取小规模、分工种、分工序作业的方式,缩小作业单元,将工人按照工作班组、施工区域、宿舍等为基本单元,以可控的规模(一般为10人左右)形成班组单元,减少聚集人数,固化同班组成员,避免频繁交接班,指定组长专人管理。
2、实行派工单制度,严格掌握班组的活动轨迹,做到“易切断、可溯源”。
3、施工机械等采取专人专用的原则,同时优化施工现场的工序、工艺,并尽可能多的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减少人员接触、聚集和交叉作业。
八、办公及生活场所管理符合要求
1、施工现场办公场所、会议室、宿舍应保持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尽量降低工地宿舍居住密度,宿舍原则上1-2人一间。根据施工情况可采取错时上下班,减少聚集风险。生活区远离施工现场的,要组织专车“点对点”接送施工人员,接送过程中要戴好N95口罩并坚持闭环式管理,严禁中途下车。运送车辆保证每天进行消毒一次。
3、工地食堂应严格执行卫生防疫规定,严禁工地区域饲养、宰杀野生动物、家禽家畜。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品物资,全力把好食品安全关。
4、疫情期间应采取盒餐的形式隔离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严禁堂食和集中取餐。
5、定期对宿舍、食堂、盥洗室、厕所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毒,并加强循环使用餐具清洁消毒管理。
九、应急处置准备充分
1、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按照项目所在地分区分级标准及时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开展应急演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对接项目所在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街道社区(乡镇)、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2、发生疫情后,应第一时间向项目所在地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部门报告,不得瞒报、漏报,做到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停工、第一时间封闭现场。
3、当现场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项目疫情防控指挥部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先期处置,安排异常症状人员至隔离观察区域,与现场其他人员进行隔离,并安排专人负责沟通协调疫情防控专业人员的进场引导工作,保障急救通道畅通。
4、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对现场进行全面消杀。
5、建设单位按项目所在地疫情防控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求,及时、全面、准确报送疫情防控情况。
十、宣传教育有序开展
组织开展疫情防控、质量安全、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利用现场展板、网络、手机终端等方式,督促施工现场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做到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宣传教育应尽量选择开阔、通风良好的场地,分批次进行,人员间隔不小于2米。